光年散文随笔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光年散文随笔,希望有所帮助!
在水蓝色氤氲着的星球略发绿的表层,风轻轻地吹过,吹起几粒与之素不相识的渺小灰尘,在天际这空气流的荒野之中飘荡开来,飘向更远的地方,一直,飘到了荒芜的外太空,展开了一段光年的故事。
我静坐在茵蓝的草地之上,静静地听着,他们带来的故事。
他们说,外太空令人窒息的无边黑色之中,也是有风的。
黎明之后,阳光会从天际线的地方升起,抚摸在每一寸土地的每一粒土壤。不可以得知,伊是否因伊的普照而自满或是妄自菲薄,但是总是可以发觉,冷暖之间,只差数秒。从分子云的坍塌开始,便一直努力试着发光发热,却还是路人甲一样的存在,如果说这样不算是坚忍,那么只能说是人类并没有赋予伊真实的情感,虽说从古至今来一直都不是这样。
青年的伊,眼眸清澈,躁动不安,行星们蜂拥蝶浪,但伊却很少在意,每一秒只是,像吃快餐一样地,每天大把大把地燃烧着氢元素。时不时地,会看见伊脸上的忧郁与执着,化作一阵太阳风暴,调皮地轰动了整个地球,所有的短电磁波产品脸上都挂着一丝丝的不屑和无奈的、却又是十分僵硬的苦笑,我想我们也是。
但是爆炸了那天,就是全盘崩溃。如果可以,能够不选择死亡的话,也许有人宁愿不做冷却苍白的白矮星,不愿意在没有了行星围绕的荒芜的四周孤自旋转。
那么,也许自己就会成为黑洞。
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无异于自身已经极度沉重,却还要暴饮暴食地吞噬掉四周的一切,我想,那大概是因为已经丧失了对于行星、彗星和尘埃的一切情感,不论是喜悦,还是痛苦。这样,伊就再也不用关心什么了,只是把一切当做不甚可口的食物,送进口中,用神秘的怪力将它们跌成碎片,却也不能够下咽。连光芒也到逃脱不了的,丧失了情感的伊就注定要陷入黑洞的死亡陷阱,同化为冰冷的代名词,变成一个恐怖的存在。
那么,有人宁愿永远地死去,变作曾经辉煌今日的支离破碎。
至于卑微,也总是有人愿意扛起来的,而且是稳稳地扛在肩膀上,永远都不放下,行星也许是的。
虽说我不甚理解行星如同众人般的存在,但是总莫名其妙地想到些什么,只是不可能再说出口了。如果说,行星的周围环绕着许多的`渺小到不如沙尘的卫星,而自己也像那些渺小的沙尘一样围绕着辉煌的恒星,一旦没有养分,便和恒星一样成为了曾经辉煌的结束。这虽然足够合情合理,但是也足够讽刺,讽刺得如同世界下了一阵针雨,但是再怎样也不会有什么起色,因为这片大地已经僵硬了。
红巨星和超巨星的闪耀,并不体现在表面,而单单是名字罢了,至于多少的光和热,倒是没有人关心。我想我也多少在那名单之上,只是挣脱不了,却也不愿意做虚有其表的巨星。但是由于无可厚非这只比一切都要可憎的鬼物的存在,伊们和伊们的追随者也总是该有的。
那么,有人宁愿不要伴星,不要重生的核反应,不要耀眼的光芒,愿望只是一朵绽放的灰尘,降落在北落师门一样孤独的星球之上,也孤独地飘荡着,在拥有孤独的不安的同时也拥有着稳稳的心安。
因为一切的一切,总有人去背负啊。
比起冰冷和黑暗的外太空,我以为,草地的天空和星夜的大海才是更加柔和的,高楼大厦其实也能够赋予我们心的温度。
终于知道,黑暗中的自己其实足够幸运,拥有看得见的光年与看不见的光年。
在充斥着黑色虚无的空间之中,一阵轻风吹过,荡起几渺在令人窒息的真空之中飘荡着的灰尘颗粒,重新把他们从外太空吹回了蓝色氤氲着的星球,到达了我的身边。我想,这是值得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