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4-04-15 10:35:09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1

我爱花,更爱养花。特别喜爱看到自己播下的种子从破土发芽到茁壮成长,从茁壮成长到绚丽绽放。喜爱那份成就感,那份牵肠挂肚的期盼,那份看到百花争奇斗艳所带来的欣喜。作为一个教师,我更愿意把学生当作花儿来精心呵护,来享受栽培花儿所带来的愉悦和幸福!可是常有一些风雨会出现在我们护花的途中,需要我们这些园丁为那些花儿保驾护航。比如生活中到处可见的不规范用字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来为她们遮风挡雨。

走在繁华而又喧闹的大街,刺眼的错别字随处可见;“你形我塑”理发馆、“百衣百顺”服装店、“默默无蚊”驱蚊器、“骑乐无穷”摩托车、“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这些店名常让人觉得趣味十足,却又隐隐不安。问那些店的店主们:“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只答:“店名新颖,吸引眼球,生意兴隆,名利双收”。这在今天这样的商业社会本无可厚非,却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隐隐不安。

我想,错别字的巧妙运用给我们文化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就用“你行我素”举例,“你行我素”本是中国一个古老而美丽的词语,“你何做何行,我素我行”这样一个大气、吉祥、清明的词语,却被改成了“你的形象,我来塑造”的“你形我塑”,这岂不是对中国传统的一大侮辱?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形象,生动,贴切,美丽,历经了五千年的代接与传承。“山清水秀”、“草长莺飞”、“风清月朗”、“决断如流”……如此美好、动听的语言,却被“你形我塑”所代替,被“百衣百顺”所代替,被“默默无蚊”所代替,被“骑乐无穷”所代替……这些五花八门的广告语对我们的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学生年龄小,分辨能力弱,接触语言的时间不长,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很容易将这些不规范字误认为规范字而加以吸收,甚至出现在课堂上、作文中。接触到这些不规范字后,久而久之,便会“以错替对”这是多么不应该呀!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已成为现代文明教育的重要标志。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学会辨别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寻找错别字,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可营造书香校园,鼓励全校师生多读好书,感受书香浓郁的学习氛围。

“没有不能进步的学生,没有不爱学生的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爱、用心去浇灌这些花儿,她们一定能健康地成长,也一定能克服不规范字给我们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

语文教学随笔2

常识性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什么兴趣学。那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怎样做到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们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教师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召开产品发布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更使同学激动不已,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交流实践,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

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谈谈玻璃的开发设想时,学生回答道:我们想研制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行驶的汽车,司机的视线模糊不清,容易出事故。如果有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汽车行驶就安全多了。我们还想研制一种吸尘玻璃,用这种玻璃做黑板,教室里既不会粉尘飞扬,又不会影响师生的健康。

五、锤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中,通过召开发布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把学生直接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模拟市场竞争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锤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语文教学随笔3

人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 兴趣” 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他们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游戏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以灵与肉,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当我们在教学中,以“ 鼓励” 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语文一单元之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导读部分,先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然后结合课文抓住重点进行训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好的文章为学写作文打下 ……此处隐藏15976个字……严谨,笔画优美。在课余间,我会组织孩子们翻看他们的作业本,互相学习。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缺点,并从榜样那里找到补救的办法。

语文教学随笔13

本课的教学,也使我有了有趣的发现,突然发现班里的孩子的思维其实是很活跃的,尤其是在得到了大力的表扬和鼓励之后。

学习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依然让学生来读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很多学生依照过去惯性的思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根据句子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在大家回答几乎差不多的时候,一生依然跃跃欲试,为什么呢?请他回答时,使我惊喜不已,他说:“大家的问题我也读懂了,不过,我在想,达尔文到底是怎样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呢?”是啊,更多的孩子的思维只能就事论事,不会超脱文字的表面来理解和感悟,而这孩子的思维则不然,他能在读懂中挖掘问题,我忍不住大力表扬了一番,并奖励了一颗闪亮的智慧星。因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下面的课上得更加生动了,当学到第三自然段“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时,另一位学生有来了一次点睛之笔:“达尔文找到了怎样的答案呢?”这正是下文的内容。于是,我改变的原来教案的设计,让学生赶紧往下读,看看答案是什么。然后又请学生分句读读达尔文找到的答案,并找出每一句中所写的昆虫类型,然后逐句使用多媒体出示,读读想想,把课文中“死”的句子在脑筋中变成“活”的动画片,再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出来,第一句似乎有一些困难,举手的只有两三个,但到第二句话的时候,许多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表达的方法,争先恐后的举手描述自己脑中的动画片,收效甚好。最后连下课铃响了都没有理会,教室里依然交流热烈。

这样的一篇课文,在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况看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累,但我在这节课上却有了意外(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发现,学生一旦真正成立学习的主人,那么,即使有些看起来索然无味的课文,也能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变得精彩纷呈。

下面简单地记录下这一节课的过程:

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达尔文究竟是怎样才成为了科学家的呢?

教师:让我们赶紧往下学习,看看达尔文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

二、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的基础上教室引导根据第二自然段质疑。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自主质疑:达尔文究竟找到了什么答案呢?

学生自读,找到答案后交流并数数有几句话,然后看看三句话中介绍了哪些昆虫,用“~~”标出来,最后分别出示三句话,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脑中根据句子内容播放动画片,并介绍给大家,比一比谁的动画片最精彩。

四、读懂第四自然段,然后使用课件连接到有关达尔文的研究的网页,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后自己在网页上寻找自己疑问的答案,并利用集会等时间结合科学家故事的介绍进行交流。

语文教学随笔14

临近期末考试,今天妈妈又有空,便带我去玩。一路上,所见所感还真不少,真的让我放松,减轻了点压力。看到风景很美有那瓦蓝的天空、秀丽的山峰、美丽的夕阳……忍不住提笔记叙下来。

——题记

一路上的美景还真不少,但最让人陶醉,让人怀念的是那美丽的夕阳美景。

天渐渐黑了,我们只好回去。坐在车上,风迎面吹来,轻轻的抚摸着我的脸庞,掠过我那乌黑秀丽的长发,让它在空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飘荡,凉爽极了。我抬起头向窗外望,只见太阳已经差不多快要落完了,但太阳依然努力地用自己那微弱的光把周围的白云染成了深橙色,使白云们穿上了橙色的衣服,白云周围的景物在橙光的照耀下,显得很宽阔、很温馨的感觉,它们衬托着周围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山峰,远远望去,仿佛是一望无际、波澜起伏的大海。上面有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周围有变换多端的白云,越靠近太阳的白云越是橙色、而远离太阳周围的白云,色泽则越来越浅,直到白色。从远处望去,好像宽阔的大海上屹立着许多高耸入云的山峰,而这些山峰的顶尖则直插云霄,好像躲在了云里,轻飘飘地,山峰的顶尖也是高低不同,美极了,仿佛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如果时间可以停留在这一刻,相信这美景将更美,因为将有更多的伯乐来欣赏这匹千里马。

也许是最近要复习,准备期末考试,很久没有这么轻松了,一看到这久违的美景,总是会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久久不能忘怀!这美景给我留下了起风时抚摸我的脸时的温柔,它带有点淡淡的清香,这不正是母爱的感觉么?

母亲这次带我出来,使我轻松了很多,减轻了不少压力,让我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真的要谢谢母亲,哪怕说声谢谢,可我还没来得及行动,母亲便说,努力复习,7月1日是你的生日,又是香港回归10周年,我将送你一份大礼。我想:这应该不是母亲给我的压力吧,或许是,那也是使我成功的动力,这是母亲爱我的一种形式吧!想到这,我的视线不知不觉的模糊起来。啊!母亲——谢谢你!

——后记

语文教学随笔1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语文教学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