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诗作文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作文 篇1
“我与中华文化”,看到这个征文题目,我苦思冥想,中华文化是什么呢?我的脑海中马上想到了现在每天与我为伴,有着20xx多年历史的古诗词。
说到古诗词,我与它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想当初,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开始逼着我每天背一首古诗词。那时候,我的心里其实是对古诗词是有抵触的,我经常在心里想:背了古诗有什么用,长大以后早就忘了。那时候的我就像一只在笼子里的小鸟,当我从窗口看见别的小朋友开心的在玩耍时,我只能羡慕的看着他们,而手里却拿着古诗,心里默默地背着下一首古诗。
但是经过一件事,我大大的对古诗词改变了我原先的想法。那是一次语文课,那次语文课是学孟浩然的古诗。上课前,老师问:“有谁还知道关于孟浩然的诗?”有人举手说了《春晓》,就没有人再举手了,老师继续问:“没有了吗?课外的也可以啊!”我在心里想:妈妈不是叫我背了好多古诗吗?我应该说得出来吧。于是我在脑海里拼命的回想着,终于说出了《早寒有怀》: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和《留别王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老师说出了赞美的评价,同学们也都投来了敬佩的目光。在这一刻,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从此以后,古诗词就像一颗种子一眼深深的埋在了我的心底,慢慢的生根,发芽……自从背了这些古诗后,我认识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而且这些古诗词,在我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从《望庐山瀑布》里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以看出庐山瀑布的壮观,美丽;从《晓出净慈寺》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以领略到西湖六月的美景;从《忆江南》里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想象出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江水的景色之美......我非但能从古诗中认识许多诗人,许多景物,还能知道许多道理。这些古诗词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从《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以体现出母爱的伟大;从《绝句之二》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不能浪费;从《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以让我们知道,在少年时就要努力,否则大了一事无成......
曾经,深深埋在我心里的那颗古诗词种子,早已开花、结果,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它将伴随我一生。啊!我爱古诗词。
古诗作文 篇2
昨天上午,老师要我们回家学习并且背诵古诗。
下午放学回家,我就去找出了那本《小学生必背古诗》学习背诵。可是,我一翻开书就遇到了问题,几个方位顺序老是弄错。我灵机一动,在手上写了东西南北这几个字。忘了的'时候,我就抬起手来看一看。背了一会儿,我终于背出来了。
我继续背下面几首古诗。可是,有好几首我也背不出来。我就拣会背的先背,不会背的放在一边,过一会儿再去背。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已经学习过了,而且我会背。但是,真的要背却回生了,卡住了。我只好再读了几遍,再背。好了,现在又背出了。
下一首古诗比较简单,只有二十个字。我看了几遍。就想试着背。头二句我还能够一字不错地背出来。可是,到了第三句就又不行了,老是出错。我就想怎么才能够记得牢,背得出呢!再在手上写字,不好。有了,我可以抄两遍再背。对,这样做一定能够背出来的。说做就做,我马上开始抄写了。抄好,我又读了两遍,接着再背。果然不出我所料,我还真的把它给背出来了。啊,我好高兴!
后来,我把整本书看了一遍。我发觉自己能够背出二十多首古诗。我想其他的古诗明天再去一一背出来,直到全部背出背熟为止。
古诗作文 篇3
是谁,将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鲜活地展示?是谁,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跃然纸上?是谁,记载了肆意洒脱的诗仙“李白”?是谁,描述了淡泊名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它是王昌龄坚毅勇敢,宁死不屈的承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谭嗣同不畏生死,壮志在胸的怒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文天祥正义凛然,绝不后退的宣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也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崇高理想却壮志难酬的悲叹;是李白豪饮高歌,万分感慨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它是辛弃疾赏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柳宗元观鹅毛纷飞,无边素白中的一抹生气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是杜甫登上山峰,俯瞰苍茫大地,抬手便触及云天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王维漫走林间,斑驳月光下冲破静谧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他是张籍言不尽、意无穷的千愁万绪“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孟郊歌颂母爱伟大无私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是杜甫颠沛流离下,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与担忧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它就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悠悠天河中,运载着中华文明的巨轮——古诗词。
古诗作文 篇4
最近吴老师让我们把《小学生75首必背古诗》前30首背熟,同學们苦恼不已,心仿佛一下子被人给攥紧了。唉——真是古诗好似满天星,何时才能摘干净啊!
傍晚放学回到家,我写完作业,就开始背古诗。此时,看到邻居家的小伙伴手里拿着风筝迎风放飞,我脑子一转,想到了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吃晚饭的时候,外公不小心把米粒掉在了地上,我立刻吟诵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外公不好意思地笑了,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今天是感恩节,我打电话问候在远方的爸爸,我想爸爸一个人在外地很孤单,他会不会像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者像王安石一样,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归乡之情?
慢慢地,我发现背古诗好像并不难,而且我还发现了这些诗句很优美。生活中处处隐藏着诗,只要用心,我也会成为“小诗人”。我想如果明天抽查的话我一定会顺利通关的。
第二天,语文课上,我还是惴惴不安,害怕万一卡壳闹笑话。我的身上好像突然钻进来一个小精灵,在我的心里面顽皮地跳上跳下,而且越跳越快。不好,吴老师那犀利的眼神扫向我了,看样子要让我背诵了!那小精灵似乎一下子窜到了嗓子眼儿。咦?说也奇怪,老师的眼光又移走了,嘘——总算躲过了一劫。吴老师始终没有叫我,我心中的“小精灵”终于安稳了下来。
虽然这次我没有被抽到,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用心背古诗,这样我才不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古诗作文 篇5
今天,我们去春游。下雨啦,我撑起雨伞。老师说,明天就是清明节。我想起一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记得另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个春天,我也去放风筝。满天都是风筝,妈妈给我买的是一个大老虎风筝,我放得很高很高。
还有一次,作业里让我们背一句课外的古诗并画成一幅画。我画的是《陇西行》的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画上了一个诗人,长胡子,在无定河边流眼泪。
我喜欢读古诗,因为读去很有感情,就像语文课的时候,黄老师会做着手势,摇头晃脑,慢慢地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古诗作文 篇6
令人怨念的语文阅读竞赛完结后的夜晚,由于某人的粗心大意,我处于“有家归不得”的郁闷境地中。只得发挥自娱自乐的天赋,倚在墙上百无聊赖地翻看所谓“挑战中考极限”,却估计在初三之前不会被鄙人二度“钻研”的海量题库《5?金典》。未曾料到《读书佐酒》一文令我感触颇深。苏子美边读《汉书》边饮酒确实悠哉。不过也难怪近日本人饮水量倍增,毕竟一有空就不顾个人形象地大声诵读“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等诸多拗口诗句。千般滋味尽在诗中。尚不知《中学生必背古诗50首》中是否可以收录一曲曲哀歌,这一周的读诗经历,用某位同窗的话来评价,可谓“愈读愈悲”。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乳白而凄迷的雾气弥散开来,逐渐笼罩了整个越水之畔。晨曦将迷恋人间的第一瞥留在此处。一叶扁舟,缓缓滑过水面,又渐隐在层叠的芦苇丛中。两岸的房屋错落有致。精致的亭台轩榭和湖光山色相随,搭配得恰当好处。背景中突然升起宛如女声的吟唱,断断续续,空灵而低迷。哀戚婉转,吐露丝丝缕缕的悲愁。只可惜终寻不见那婀娜身姿。歌者不懈地传诵着美好。它却遥不可及,依循飘渺。伸手,晃一晃,什么都抓不到。唯暗自凋零。“苍苍”、“凄凄”、“采采”,湖畔蒹葭明明灭灭的摇曳,探寻歌者的心事;“为霜”、“未晞”、“未已”,白露逝而又存,时光流淌,“美”仍遥远,无奈萧何。为什么我们偏偏在期待一只抓不住的青鸟?又是什么值得我们付出一生苦苦追寻?虚空而易碎的梦寐,歌者长叹,“求之不得,寤寐求之”。于是,夜夜夜夜,“辗转反侧”,不得安生。
这与保尔“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伟大理想主义无关,歌者仅仅抱怨人生多“难觅之悲”。一阕江南小曲缭绕着嫩绿又微苦的生命气息,比黑色燎原歌抑或白色镇魂曲愈加震撼人心。似乎永远都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奔忙,可甚至不知苦苦追寻的是何……即便心存不甘,郁郁不得偿愿,面对无力挽回的事实,我仅道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夏的滋味一览无余。阳光的温情已在江南消耗殆尽。它唯有宣泄才得以痛快。正当农忙时节,农民们支撑着干瘦的身子耕作田间。干裂的田地上拉出一条条漆黑的影子。汗珠从他们脸上流淌下来,像成熟的白果,忽的坠入泥土消失不见。他们佝偻着身子,好似一群快要干在沙滩上的沙丁鱼。自然,仅凭这场景无足以令我为之所动。毕竟本人是已快把《悯农》啃烂的人,自己亦感受过“打球日当午,汗滴脚下土”的辛苦。好吧,纵然性质十分不同,可热量仍是对等的。甚至在“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助纣为虐下,当今的高温较当时而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白居易非我这等小人可以算计的。他描写的下一幕,倘若再不动情,那鄙人可真成了某位仁兄说的“有个性,没人性”了。一位面黄肌瘦的妇人……(未完)
古诗作文 篇7
爷爷野面书架上有良多古诗词的书。这教期学校组织古诗词浏览运动后,天天爷爷皆学我读腹古诗。始读古诗的时候总觉得有些顺当,读得多了缓缓感到读伏去琅琅上心,很有韵味,不仅给我带来了美感,更让我穿梭时空,领悟到历史的沧桑。
一地抬学回家的路上,我忽然吟诵起:“秦时亮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乡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爷爷听了即答我晓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知说,王昌龄”,我大声归问。“知路这首诗的的意念吗?”爷爷的问题难倒我了,我支支吾吾地答复不上来。爷爷告知我这是一首边塞诗,是说边境连年的战事,给百姓带来了无绝的苦楚和灾害。王昌齡想如果李广将军还在的话,这他必定不会让敌我的部队过阴山的。爷爷刚讲完,我坐马又想起了另一首诗,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臣莫啼,古来征战多少人回?”老师在课堂上教功咱们这首诗,也是道边塞的生涯,士卒们刚端讫漂亮的羽觞喝着美酒,这时一场新的战役开端了,将士们立即翻身上马投进战斗,谁知讲这次上战场又能有几集体活着回来呢?爷爷听了连连拍板。
尔卧在爷爷的电动车上感到就像骑在一匹战立刻向前飞驰,面前好像是一片硝烟洋溢的战场,号角声声,战旗飘飘······我想,假如我有一台机器猫的时间机器,将我迎往一千多年前的汉晨,应一名象李广一样的大将军,破马横刀飞身宰敌,捍卫国度跟老庶民当多恶啊!
“生该息己杰逝世亦替鬼雄······”
古诗作文 篇8
“古诗太难学了”我第一次接触古诗就有这种感觉。可是小学每册教材里几乎都有古诗,而且都要求背颂,还得知道它的意思。我心里老在想:再忍忍,过了小学这一段就好了。
谁知到了中学,古诗不但还有,而且更多更难。看一看初一教材里的古诗,我根本就读不通,意思也不懂,学起来真吃力。
这时,大伯帮助了我。他的讲解,让我觉得古诗是那么有趣。每一首诗都生动、感人。
大伯让我把古诗中的诗句想象成一幅幅的画面,前后联系,我仿佛置身画中,不但理解了诗词的意思,还能形象地记住诗词原句。
比如“两只黄鹂鸣翠柳”,可以想象成一棵茂密的大柳树上有两只黄鹂在唱歌。“潮平两岸阔”可以想象成两岸之间很宽阔,河面很平静,水流很平缓。大伯让我一边朗诵诗词,一边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一边用手势辅助表达。
用了大伯教我的方法,我发现学故诗不难了,而且觉得古诗是那样生动可爱,我好想在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活的。从此,我再也不觉得学古诗乏味无聊了。
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好了,我深深感谢大伯,给我帮了大忙。
古诗作文 篇9
说到诗,与我而言,有喜欢的,也有无感的。我认为诗和人之间,是有共鸣一说的,爱诗的人,必定是与某个诗人,或者某个派别的诗有共鸣的。而我,在看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后,深陷其中。
这句诗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
父母的养育之恩已经不必再说,但是,作为父母,言传身教把孩子带大,除了养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怎么做人。一个孩子,在离开父母之后,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不是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吗?等意识到要供养父母时,双亲都不在人世,这是多大的悲哀?
都说人不能忘本,这个本不在于别的,而在于自己的父母,我已经无法数清我的父母在我十几年的岁月中为我做过多少事情了,那那些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人呢,就算孩子再大,依旧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依旧会爱着他们,依旧会做什么事情都为孩子着想,父母不就是这样的存在吗?
而作为孩子的人呢?为什么要等到“亲不待”了才“子欲养”呢?这句诗承载了多少孩子的后悔,更可怕的是这份后悔后面,父母的心酸和无奈。中国有一句谚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在以前,是因为那时候的习俗,但是现在呢?不也有很多人是这样吗?当我们在指责那些打掉女儿的父母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作为父母,是多怕自己养大的“甜白菜”被“猪拱了”啊。
其实,作为孩子,作为一个人,父母和孩子,莫过于最重要的存在,我们总不能等父母不在了才开始后悔吧?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而父母的父母或许已经不在了,他们把情感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我们应该给他们回应。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子要赡养父母了,可是父母已经不能等待了,无尽的悲哀。
想那孔子遇见的哭者,他心底的自责和后悔一定似翻江倒海一般席卷,毫无退路。虽然父母希望孩子有前途,但是在有前途的路上,我们可不可以,把父母一起带上?像父母对小时候的你一样对待他们?不管生活有多艰苦,他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在他们身边,那是精神上的“养”。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
比子欲养,而亲不在不待世之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