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08 20:27:37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地学会探究性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

有得。

.学会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古诗句,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体会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

.体会“西辞”“烟花 ……此处隐藏22576个字……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行泊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3、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教师范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三、 精读理解

1、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评学生:你好学、善问、爱动脑子,相信你会越学越聪明的。)

对未能解决的疑问让我们在诗中寻找答案。

2、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

⑴ 默读古诗,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并说说句意。

⑵ 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3、检查一、二行的学习情况:

⑴ “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板书:思)

⑵ (点黑板)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出示: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

⑶ 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生答: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 。(句意让学生说。)

⑷ 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⑸ 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⑹ 过渡:(填空:因为诗人 ,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 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4、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⑴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⑵ 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5、自由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朗读指导,并背诵:

⑴ 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这是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好好学习的。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⑵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⑶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比较,明中心

1、学了这首诗,我们再来看王维的另一首诗──《杂诗》。要求:自学,说说诗意,再比较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来日,出发前来时。绮窗,雕着花纹的窗户。著花,开花。

2、交流:

相同之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

不同之处:在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思念兄弟登高来写思念亲人之情;《杂诗》写问朋友寒梅开花没有表达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五、作业

1、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写写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怎样用一段话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试写一段话,也可以试着写诗,不要怕,试试看。

六、板书设计

(怎样)倍

九月九日 忆 山东兄弟

(为什么)独、异 登高(干什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