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28 10:35:07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试图体现以下两点:

一、抓住基点,覆盖全文,简简单单教语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文中令人感到意外的地方很多很明显,但我并没有以“几个出乎意料”来组织教学。因为我觉得文章很美很感人,是重在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的,并从中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情感体验。再说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应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因此,我从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体验出发,抓住“小男孩最令人感动的两处话”,展开教学过程。通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话语”,让学生总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引发感动情绪;然后给足时间,在学生潜心会文后交流“为什么小男孩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你?”让他们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小男孩一心关爱弟弟的美好心灵。最后通过“找快乐”、“说快乐”的说话训练,引导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这样的流程既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简洁与整体性,又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这样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读到文字里去,也能读出浓浓的语文味的。

二、潜入文本,充分感悟,真真切切教语文。

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叩问文本,品味语言,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由此产生情感共鸣。在叩问文本、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因为我们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努力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在读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说话中感悟。比如:通过谈体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弟弟”的美好心灵跃然纸上;然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让他们进入角色去经历去体验“小男孩、弟弟及保罗他们是如何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的?”最后通过“找快乐”、“说快乐”的说话训练,既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了发展,更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并加深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体验。

在教学中,由于教学过程还不够简洁,学生读得还不够,所以悟得也还不够,还须改进。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三)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 故事。在第六单元,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一趟爱的旅行,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既体会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挚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而《给予是快乐的》以其新颖的故事和独特的观点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个外国文学作品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点。

在导入部分,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曾经因为什么而获得过快乐?”大部分同学都会因为获得了别人的给予而快乐,这和我要上的《给予是快乐的》的观点刚好相反,但没关系,因为他们将会因为本节课的学习而知道,不仅仅被给予是快乐的,给予同样是快乐的。

接着,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弄清一个问题“文章中都有谁在给予?”学生边回答我边板书,然后让学生根据人物示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式,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接下来的环节,我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看看文章哪个部分最让自己感动?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原因。在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抓住了人物的对话来感悟,如从“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中感悟小男孩一心只为弟弟着想的美好心灵。有的同学抓住小男孩和保罗的动作来感悟人物的心灵……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围绕着“给予”,谈论着感动,教室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最后,我照应开头,问了同学们另一个问题“学了本文,你还会因为什么而快乐呢?”现在同学们都能围绕“给予”来说,有的说会因为帮助同学搞卫生而快乐,有的说会因为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快乐,有的说会因为不让老师操心而快乐……此时此刻,看着学生的回答,不得不夸奖他们长大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上我时刻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着眼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全文以“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贯穿始终。本课教学没有华丽的课件展示,有的只是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点句子的赏析,但却让学生感悟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上了人生美好的一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2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小组交流来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

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预习汇报,把握好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学案自学,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抓住两个让人感到意外的地方,体会保罗内心受到的震撼。在体会感悟之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给予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在教学的最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巴金的名言以及书后的相关的阅读课文,为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那就是由于以上的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以致原来设想的“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读《给,永远比拿愉快》及有关“给予”名言名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这一环节没有落实好。有人说教育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的确这样,正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积极地寻求对策,意图消除遗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3

要读懂一篇文章,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有些字词处于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交汇点上,抓住了这关键的词,即可牵动全文内容,又可透视文章的中心。当我们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学生在理解“以为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时,孩子们对两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都能理解。

关键是哪些字词使得两个句子产生不同呢?当我问孩子:“句子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流露的情感也不同,你能找出关键的字词吗?”学生马上结合阅读全文后的理解,以及联系课文题目所要表达的思想,抓住了句一的“有”字和句二“当”字,看到了男孩希望把快乐给予他人(弟弟),也为保罗的思想感悟在下文产生大逆转作了铺垫。“有”和“当”体会到保罗与男孩当时不同的心理活动。于是,我趁热打铁 ……此处隐藏9615个字……用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点了题。我们不只要同学理解这句话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理解内涵的意思。

仔细地想一想,在文章中,谁给了谁什么?

要引导同学进行深入的考虑,懂得“给予”他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物质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要你能够给他人一点协助、抚慰,他人都会感激你,你也会快乐。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板书:

保罗、小男孩

二、学习课文1~5小节

过渡:保罗与小男孩在他的新轿车旁相遇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

(教学伊始遵循文本的特点,从整体入手,自然过段,注意了文章情节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之间的关系,大处着眼,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1、讲读小男孩说的话:

⑴ 自由读小男孩说的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 学生交流。

⑶ 随机练读。

2、体会保罗的惊讶:

过渡: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有什么感受?

⑴ 读有关句子。

⑵ 谈谈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当然一词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这样的指送他小汽车的哥哥。)

⑶ 随机练读。

4、小结:

真没想到,小男孩居然不是希望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成为这样一个哥哥;不是想获取,而是想给予。这使保罗十分惊讶。(同时板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1~5小节。

(教学中紧紧抓住人物的对话展开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高,体现了平时教学的扎实有效。)

三、学习课文6~11小节

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使保罗非常惊讶,他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引读到课文第9小节。)

1、自由读课文6~11小节,思考:

为什么保罗又错了。

2、交流:

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回答。

(保罗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指着新车对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

3、品读欣赏:

⑴ 再读课文6~11小节,想一想这一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

⑵ 组织交流,并相机练读。

4、小结:

小男孩对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也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多么了不起的小男孩啊!

5、指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现在讲返朴归真,但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因文而异,正确把握理解和感悟的度。这段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解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对我们很有启发。)

四、学习课文12、13小节

过渡:保罗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听着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保罗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他要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

1、听配乐朗读。

2、想象练说: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看着这一切,保罗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难忘圣诞之夜啊,也许保罗为此取消了一个重要的约会,也许他错过了一场精彩的球赛,但是,凝望着兄弟俩如花朵般绽放的笑脸,保罗觉得从兄弟俩幸福的脸庞上,保罗真正懂得了

(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使整个课堂与课文特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情由境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全文

1、难忘这一夜的仅仅是保罗吗?为什么?

2、读着这个故事,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地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也感动于保罗的思想升华。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给予是快乐的。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寻找身边能体现给予是快乐的的故事。

(董老师的课较好地体现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训练扎实,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既有温度,也有深度。)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教学反思】

在区教研室专家领导的指点下,《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顺利完成,课后,心情比较激动,反思这次教学的过程,我收获颇多:

课前精心充分的预设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造就了课堂细节的精彩。课前,我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了精心设计,每一个过渡、小结,每一个问题的呈现,每一次板书都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并且设想了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老师的应对。课上,我则放开教学设计,充分地关注学生,灵活调整,努力使每一个环节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细节都成为规范的语文训练。

1、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我顺着故事的情节,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后,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学生透过字词感受语言,品味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质,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因而,课堂教学的展开比较顺畅。

2、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的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如学习课文6~11小节时,我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课文:引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再自由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内容保罗为什么想错了;默读课文,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3、音乐渲染,使学生、教师、文本紧紧相连,使情由境生:

在保罗亲眼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亲耳听到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时,保罗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这时,我播放一曲马斯奈的《沉思曲》,那沉静而又悠远、舒缓又不失激昂的旋律伴着老师的深情朗读,无需更多的语言,学生的思绪已跟随着保罗的心理一起在升华。这时,再让学生说说保罗会想写什么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那段节奏明快、愉悦的曲子似乎正诉说着保罗在那个难忘的圣诞之夜的心情,同时也正把这给予的快乐轻轻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