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4-01-18 08:22:22
《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呼兰河传》读后感1

我刚从书店里出来,手上还拿着《呼兰河传》,不由又想起了萧红阿姨写的《祖父发园子》 ,那 时的萧红是多么调皮,可爱呀!于是,今天上午我再次翻开了《呼兰河传》,再次去探索呼兰河 这座小城的奥妙。

这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小城风貌、城中盛事、我与祖国、荒凉的院落、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每一个故事都特别让人有轻松之感。越往下读,心头就会沉重一些,让我置身于书中,流连忘返。

呼兰河这座小城的人们是多么迷信呀!人们跳大神、糊阴宅、放河灯......利用这些来保佑一生平安,他们却浑然不知这一切都是假的;东道二街的泥坑,曾淹死过多少条鲜活的生命,比如:鸡、鸭马......却没有一个人去填那个坑,因为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呼兰河的人们还是愚昧的。人们居然认为跳大神可以治病,放河灯可以让野鬼投胎,糊阴宅可以让人们在阴间拥有一切,人们所谓的“盛宴”就是让十二岁的女孩洗澡,人们还用“治病”的跳大神当成“表演”当地人民是多么愚昧、麻木。

呼兰河这座小城的生活是多么刻板单调呀!人们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每一年必有跳大神,放河灯、庙会......

这些重要的活动有一个人多么渴望吃豆腐,但家里没有钱,他说他以后要卖豆腐,这样也行是人穷志短吧!

呼兰河的人民还是自欺欺人的,他们知道他们生活贫穷,无法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只能自欺欺人地说“没事儿”

合上书,脑中浮现出呼兰河这座小城。啊!呼兰河!你是一个充满如此世俗气息的地方啊!

《呼兰河传》读后感2

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后,我心里很久很久才平静下来。但是,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关于呼兰河城的一幅幅的画面。在这本书中,写了呼兰河城人的无知、愚昧。写了冯歪嘴子的坚强;有二伯的古怪脾气;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还有我和祖父在后院时的快乐时光……

灰色的天空,平静的叙述,黯淡无光的画面,把我带回了二十一世纪初的呼兰河城,这个小城并不繁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来回循环。这个小城中住着一个十二来岁的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个子很高,一张黑乎乎的脸,总是笑呵呵的,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但是,小团圆媳妇命运悲惨,被街坊邻居议论纷纷,有的说她:瞒岁数、不知道害羞……她的婆婆总是打她,给小团圆媳妇抽贴、跳大神、出偏方,更残忍的是把小团圆媳妇烫在刚开的热水中,还有让她当着很多人的面前把衣服脱……我从中感到了:小团圆媳妇很惨,被婆婆虐待,而且婆婆很无知愚昧,听别人传出的谣言,不相信自己的媳妇。婆婆还很迷信,听从别人出的偏方,给小团圆媳妇治病。把一个好好的花季少女给活活害死了,小团圆媳妇死的很惨。

我和小团圆媳妇有着相同的年龄,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我现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被父母宠溺着。二小团圆媳妇却整天被打,直到死亡。我很同情小团圆媳妇,正是花季少年却死了。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有很多故事,说多久也说不完,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读者才能感受出来。小城的黑色也只停留在我们的心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3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呼兰河的人们所产生的不幸与其说是封建社会压迫的苦果,不如说是其思想的愚昧所带来的恶果。比如团圆媳妇家的杯具,为什么人会死,怕真不是婆婆人恶毒,而是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共同的顽固的价值观,他们所有的亲友邻人都觉得团圆媳妇的行为举止不对,想把它矫正过来,最终共同活活把团圆媳妇折磨死了。

这难道也是阶级压迫吗,我看未必,这种愚昧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不高的生产力和千百年的礼貌传承,来自于社会现实。撼山易,憾人心难,这隔了几层的我们看来,这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而在当时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看来,那恐怕是再正常但是的。

所以,个人觉得,萧红的个人杯具怕也多多少少来源于那里,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自己的思想观念超前于自己所处于的时代,那绝对是一个杯具,如果做不到糊涂一点,那么人生注定是要坎坷的。因为对于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人类来说,如果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请”,那绝对是不容于人,不容于社会的,轻则受到排斥,重则有可能像西方众多中古世纪的科学家那样,丢掉性命。也许,就算不被社会清算掉,自己也可能受不了这个荒谬而不可理喻的社会,以自杀为结局。也许,那么多杰出人物走上这条路,也是有这个原因在的吧。

所以说难得糊涂,也难怪苏轼洗儿戏作,“世人养子望聪明”“我愿生儿愚且鲁”,世人大多是有排他性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大众不同,大多是要以杯具收场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4

今天我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由中国著名作家萧红写的。我请大家买这本书时,请认准“人民文学出版社”,因为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主编温儒敏评价说:“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还有许多教授等大名鼎鼎的人物评价。

受语文课本《火烧云》这篇课文的影响,本以为是很温馨的,没想到却很悲伤。

那里的人很迷信、无情、麻木无知。因为小团圆媳妇的死,与其是病死的,不如说是被逼死的。一开始婆婆把她打病了,然后给她跳大神,大神让她当大众洗三次澡,先是大神让小团圆媳妇脱衣服,小团圆媳妇不愿意脱,她的婆婆命令四个人把她衣服撕了,然后把她抬进大缸,大缸里全是滚烫滚烫的水,一开始她挣扎,然后大神要往她头上倒热水,小团圆媳妇昏了过去。人们都以为她死了,便没了兴趣,大部分要回家,大神为了提升大家的兴趣,便拿一根针在她手指上刺一下,她就醒了。后来每倒一次就昏迷一次。跳完了大神,病还没好,就给她抽贴,又为价钱啰嗦了一大堆,后来又想让她活着,又啰嗦了一大堆,说什么七八岁就用两三两银子给订下来,如果死……最后才付了钱。

磨房里还住了冯歪嘴子,他后来成了家,有两个儿子,最后他媳妇死了,冯二成命运也一样。

我觉得那婆婆太可恶了,我甚至有点同情小团圆媳妇,我觉得我们应该远离迷信,相信科学

《呼兰河传》读后感5

呼兰河是个小城,但它却包含了整个封建时期民众愚昧无知,却又平静安宁的生活。

在那时,呼兰河这个小城交通还很闭塞,当地人都很迷信。很多其他城市早已绝迹的行为依旧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还根深蒂固的扎在人们的意识里。但小红却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脱离了小市民的身份,成为了一位作家,留下了许多至今都很著名的文学作品。

但让人惋惜的是她英年早逝 ……此处隐藏3213个字……仿若当头一棒、大梦初醒了的被惊异了的感觉。它说,当我们逐渐长大,学会如何得体讲话,如何成熟思考时,意味着我们早已习惯这个世界,也就意味着不再时刻好奇而把它当作理所当然了。用书里的话说, a pity thing 。

当时读完觉得似醍醐灌顶,但又有几分落不着边。现在看完《呼兰河传》,倒是有所感却觉得难过。

书中关于植物的、气象的、细节性的物品等等的描述,要么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要么让我不知所云。因为我早不用好奇的、细心的眼光观察世界了。我不知道黄瓜如何长在蔓上,蔓又如何延伸,又各有什么形态;我不会想到书里描述的六月的黑天、七月的红天,八月则空荡荡一片;原来下雨了会有烟冒出树顶,冬天大地被冻裂了。

早远离了真正的文学,那些描述、那些美的动人的话都看不见了。能造成美的修辞,我眼里的样子却只能是幼稚的写作方法,狭隘不堪。用那么多的事物搭配上颜色,看到“黄金的太阳,雪白的月亮”都叫我觉得很好,只能让我害怕惊惧。

方言是很有趣味的,也是不能摒弃了的。之前学古代汉语,就庆幸自己是个南方人,现在读完呼兰河,也更觉如此。方言是个多幽默、多亲切,又多么贴切的东西。

最后慨叹一下萧红真的很厉害,过去看到这个名字只想到那些后人给加的名头和风传的情事,真正静下来读她之后,只觉得她是一本真该读的书。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自由自在的语言让人感觉她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却十分不幸。她是个女孩,在上世纪时,重男轻女还很严重,父亲的殴打,母亲的冷言冷语,祖母甚至拿针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压地她喘不过气,而祖父却给她晦暗的生活照进了一丝光亮,祖父让萧红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这是她后来创作灵感的源泉。

前四章萧红写了自家园子里的故事,后三章写了三个人物,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小团圆媳妇是个童养媳,她受尽了苦难,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铁烙、用针扎,有时还不停地打她,有时被折磨晕了就被水泼醒继续折磨,这一切正因为婆婆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最后她因为人们的迷信被活活烫死,那时,她才十三岁。但是周围的人只是看热闹,直到她被烫死后就把她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在路边有一个大水塘,时常有孩子掉进去淹死,却无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后他们在茶余饭后时讨论葬礼时吃什么下酒菜,他们冷漠、麻木不仁、在别人的不幸中寻找快感、他们毫无同情和温暖、他们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后的扎彩,又感叹起了人死后有多么风光。

现在虽然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旧;屡见不鲜:老人摔倒了没有人扶,路边有人乞讨却没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园暴力的人却被人辱骂……

朋友啊,请对这个世界多一点的关爱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书,这本书是作者萧红,她在生命末期在香港完成的小说,小说在童年回忆中描写出北方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在琐碎的小事中描绘出了沉默的民国灵魂。

全书一共有七个章节,加上一个尾声,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第二章。主要血呼河兰传精神上的盛举。反映出生活在呼和兰这个小城里人们的精神风貌。内容大多以介绍东北小城为主或许也只有这么多烦恼的小事,才能在我们脑海中显现呼兰河的风貌。其中有泥泞的道路,很不好走,但是却要走了过去人过不去的坎,这里,却走了出出来。人都要努力,却为何有些人不劳而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可以因小事而不开心,例如有一次我考试成绩不太好,于是我觉得我对这门科目失去了信心。第二次考试也同样没考好,但我这次努力改正了我以前的错误。最终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还有一次我学自行车,但因为我跌倒了,于是我不骑了,但是我又转念一想,如果下次有事那肯定不行,于是我努力骑。后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上学期由于我不遵守纪律,上课未能认真听讲,学习不主动,导致学的东西不扎实,学习也有所退步,考试成绩不理想,今后我要努力改掉以前不好的习惯。看完第二张,我觉得这本书很精彩,你们认为呢?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达到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写,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特别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这本书虽然内容零零碎碎,不像是一本小说,但它记录着萧红她童年往事的真实写照,只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受到了日本人的限制,她是多么想回到童年啊!这样的一本真实的书籍,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著名文学家矛盾先生的评价。作者萧红在文中批评了人们封建传统的这种思想。虽然没有在文中直白的说出来,但作者却侧面讽刺了故乡人的愚昧和保守性格。文中作者萧红以孩童的形式向人们诠释了她的童年,一个既有欢乐又有悲伤的童年。

文中主要写了祖父以及有二伯和团圆媳妇等等人物。作者以孩童的视角讲述了我和祖父之间的欢乐生活,祖父对我的好与父亲的冷淡和母亲的恶言恶色进行了比较,更是突出了父母对我的冷漠与不重视。

别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当成掌上明珠,与别人家相比,萧红从小在父母那儿受到的仅有冷漠与恶言恶色,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而她也只能在祖父那儿得到爱与自由。后花园就是我和祖父的小天地,有在那儿,萧红才能得到无限的欢乐和自由以及满足。祖父对我的宽容,以及和我玩耍,一齐背唐诗等等事情,都体现出祖父对我的慈爱与温情。

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和蔼的祖父,作者萧红对祖父有着浓厚的感情,她笔下的祖父写的活灵活现好像就在身边一般。

文中还写了一个主要人物:小团圆媳妇。这篇文章主要是谢一个生龙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封建思想们活活致死的故事。文中作者还是用孩童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也体现出来人们的愚昧无知和残忍。最终小团圆媳妇死了,有二伯和厨子却还是欢天喜地的样貌,没有悲伤的神情。这也能够体现出人们封建思想之深厚。

《呼兰河传》这本书体现了萧红对故乡·童年·祖父的怀念。

《《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